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平民化
自始至終,我們對於設計的態度始終如一,
一貫的『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平民化』觀點,
包覆著來自不同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內涵,
呈現出充滿歡樂、舒適與美感的空間樣貌,不浮媚於流行,
卻站上設計前灘。
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平民化
自始至終,我們對於設計的態度始終如一,
一貫的『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平民化』觀點,
包覆著來自不同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內涵,
呈現出充滿歡樂、舒適與美感的空間樣貌,不浮媚於流行,
卻站上設計前灘。
【回家小旅宿】
在資訊與網路科技,開始模糊了時間、空間與公私領域的界線;無論是市中心或是郊區,消費空間漸漸取代習以為常的公共空間,城市變得購物中心化,而這些新的都市區塊,包括所謂的「邊緣城市」,只有城市的面貌,而沒有舊有城市的內在與紋理。 節錄自《失根城市》邁克爾·索金 九份,曾繁華一時,被譽為「小上海」、「不夜城」,甚至擁有北台灣第一間戲院。此地因金礦發跡,雖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歷史條件,卻隨著金礦枯竭、人潮退去,逐漸走向沒落。加上外來商業勢力的大力開發,在忽略了地貌與在地文化下,失去原本的樸質。 回家小旅宿依山而建,空間規劃順應地形垂直延展,動線自然地順應山勢,層層遞進而下。入口位於九份老街尾端,希望旅人從喧囂走入安靜,感受繁華褪去後的樸素寧靜。為了因應當地潮濕氣候,且營造安定的空間質地,空間以實木為主、牆面搭配礦物塗料,輔以老燈具點綴。 一樓為展覽空間,以淺色的色調淡化室內空間的視覺比例,大片落地窗引入岬口海景與山林綠意,讓旅人踏入即感受到九份獨有的靜謐與遼闊。二樓為多功能空間,傢俱皆為可折疊移動的設計,因應不同活動使用。雙開式的露台門將風景完全展開,直望水湳洞漁港,開放而寧靜。 地下樓層是專屬旅人們的天地,四間客房皆依地勢高低擁有不同視角的海景。房間以四季為名,並選用自然材料與細節回應九份氣候,打造純粹、安定的住宿體驗。 「芳春」全室選用3.5米長的原木鋪設地板,以兩道拉門劃分空間,一道木格柵界定玄關與起居區,另一道白色拉門區隔起居與衛浴。設有大露台與大片落地窗,直望海港。「朱夏」則是以臥榻區取代室外露台,多了一絲靜謐感,模糊內外界線。「金秋」適合獨遊的旅人空間,規劃臨窗的雙人沙發與實木架高的臥榻,保有視覺通透與舒適度。「寧冬」作為唯一的樓中樓格局,擁有室外花園與內部榻榻米空間,讓旅人在景觀與靜思之間找到平衡。 每一個空間、每一個細節,都是為了讓旅人能回到「自己」。讓身體與土地之間重新產生聯繫。回家小旅宿,不追求擴張與張揚,而是讓人在這裡安靜下來,回到最單純、也最完整的自己。
更多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