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平民化

自始至終,我們對於設計的態度始終如一,
一貫的『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平民化』觀點,
包覆著來自不同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內涵,
呈現出充滿歡樂、舒適與美感的空間樣貌,不浮媚於流行,
卻站上設計前灘。

最新作品

台中吳宅

無邊際的生活場

⋯⋯並不是器物不再具有魅力,我們現在喪失的是足以品味並享受生活中餘白的能力。⋯⋯假使沒有可以好好發揮它(家具、器物)的場所,物品就無法彰顯其本身的價值。而隱藏在其中有關於日常生活中的豐富性也就不會得到釋放。 出自原研哉一書〈慾望的教育—美意識創造未來〉   座落於繁華都會區的住宅空閒,改變原有的格局,將兩室敲掉合併成一個主空閒,讓家的空閒不再是分割的,並且善用唯一的室外光源,讓甫進門的家人或是流連於此的居住者, 都能享受到充足的自然光線。大面積的落地窗戶,讓家人們可以隨心游走於木平台,走進院落,邀請花與樹木一起參與私密的居家生活。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,創造一處有機設計的環境,日久彌新。   主空閒以無接縫的塗料呈現舒暢潔淨的風格,利用三種顏色:白、黑、原木,交互組合出不同的視覺質感。西班牙傢俱的組合層架,展現出多元的組合呈現方式。日常使用的桌椅則根據使用者的個性有著不同的樣貌,連餐桌上方的燈具,都調皮的偏離了中心點,另外用同色系的筒燈平衡。整體不去刻意追求乾淨、平衡,反而處處創造生活趣味、驚喜,形成兩人獨特美感,自然呈現家的生活感。   走進臥室區,溫潤的木地板撫平一天累積的疲憊身心,同色系的編織紋路牆面遍佈鏡櫃背板、門板...。一體成型的水槽搭配俐落的線條---如同雕塑般的立體感,臥室每處的簡素禪定的呈現,背後是無盡而深遠的思考。   過去充斥著大量裝飾的居家空閒,可能源自於大時代下物質匱乏的補償投射,同時也造成了視覺混亂與心靈疲憊。現代社會則是快節奏、高壓的精神侵擾,特別是身處於喧鬧的都市中,「家」應該是讓蒙塵的心靈好好休息的場所,減少干擾,空出空閒,嘗試所謂「無」的豐富。

更多作品